品“端午情结” 悟“家国情怀”
悠悠艾草香,片片粽叶长。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跨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长廊,时光那头,汨罗江畔,一个背影茕茕孑立。端午风俗承载了太多内涵,是独属于华夏儿女心头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蕴含。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品悟“端午情结”的诗韵悠长,激发爱国热情、厚植为民情怀、永葆清正本色,在传承弘扬中擦亮“端午名片”。
品“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毅执着,悟“碧血丹心”的爱国热情。“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公元前278年,郢都破城、楚国灭亡,爱国诗人屈原痛不欲生,写下《哀郢》《怀沙》后便怀石毅然投江,以一腔孤勇和热血生命表达了自己的志向。闻讯屈原离世,楚国百姓哀痛不已,将饭团、鸡蛋、雄黄等投入江中,想尽办法让鱼虾不要咬屈大夫的身体,代代传承之间,流淌着、温润着那颗爱国之心。党员干部要从屈原身上汲取力量,自觉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感悟“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死而后已”的深情含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将永远跟党走作为永恒不变的方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立足本职工作,在实干中爱国、在爱国中实干,勤奋进取、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个人力量。
品“长太息以掩涕兮”的悲惜怜悯,悟“一枝一叶”的为民情怀。“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屈原情斥责了腐败贵族搜刮民脂民膏的压榨恶行;他不忍置万民于水火不顾,悲呼道“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生动诉说了欲留无望、欲去不忍的痛苦挣扎。他以民所感为己所感,视民生疾苦为自身疾苦,他对芸芸众生的同情哀叹,时隔千年仍能引起今人的深深共鸣,正是这份深沉真切的忧民之情,赢得了世人对他长久的缅怀追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多到田间地头了解民生实情,多深入群众家中看看衣食住行,多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研究对策,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建议作为第一参考,把实事好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
品“风来蒿艾气如薰”的清正浩然,悟“激浊扬清”的清正本色。“蓬蒿青素逢端午,香艾清新插锁旁。”艾草在中国古代就一直是一种药用植物,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习惯于将艾草插在门口或置于家中,用以驱邪祛病,祈祷一年健健康康。广大党员干部要细细品悟“风来蒿艾气如薰”中蕴含着的清正浩然之气,主动在心中插一株驱邪祛病的艾草。要在学习党规党矩中划好纪律的红线、做人做事的底线,保证不走偏、不动摇,让自己的“根”始终保持干净纯粹。要发扬三省吾身的精神,坚持护理好心中的艾草,常去对标对表先进,常看警示教育自省,在扫身上灰尘、驱心灵迷雾的过程中练就“不动如山”般的抗风险、抗诱惑本领,做到不逾矩、不踩线、不越权。要将心中的艾草置于家中,以自身行动做表率,向家人灌输受得穷、立得品、受得俭、做得廉的思想,形成清廉的良好家风,永葆“进不失廉退不失行”的“清正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