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春节戒断反应”
节后首日,许多人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办公室,无精打采、哈欠连天,一上班就犯困,下班却精神抖擞,这种状态让大家纷纷调侃自己患上了“节后综合征”。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春节戒断反应”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应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它。
(九派新闻2月5日)
春节是人们一年中最放松、最惬意的时光。当假期结束,人们不得不突然回归到紧张忙碌、规律有序的工作节奏中,身体和心理往往会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从而出现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烦躁等一系列“春节戒断反应”。医学人士指出,从安逸舒适的环境突然转换到充满压力的工作环境,产生焦虑情绪属于正常的心理状态。
面对 “春节戒断反应”,需各方积极主动应对。从个人层面来说,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坦然接受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投入工作。开工首日,不妨先从一些简单、容易上手的工作做起,逐步找回工作状态。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来改善低落的情绪,比如慢跑、瑜伽等。也可以提前规划下一个长假计划,给自己一些美好的期待,从而缓解节后的失落感。如果领导安排了强度较大的工作,要主动与领导沟通交流,争取减少压力源。
美国哈佛医学院和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发呆是一种极为简单有效的减压方式。当人们心无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想的时候,大脑中的α脑电波会得到加强。这种特殊的脑电波不仅可以抑制信息超载,让注意力和意念更加集中,还能有效改善情绪、减轻压力,同时加强记忆力并提高免疫力。另有研究发现,每天适当发会儿呆,能将焦虑和抑郁风险降低25%。这对于被“春节戒断反应”困扰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应对方法。
企业也应当关注员工节后的状态,给予一定的理解和支持。在节后首日,可以安排一些相对轻松的工作任务,避免给员工带来过大的压力。
从社会层面来看,媒体可以加强对“春节戒断反应” 的科普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引导大众正确认识这一现象,消除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慌。学校也可以针对学生开学后的类似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尽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春节戒断反应”是人们在假期与工作转换过程中的正常表现,无需过度焦虑。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就能顺利度过节后适应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